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简称东北师大,位于“北国春城”长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与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培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高校、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承办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入选高校。
www.nenu.edu.cn - 2021-12-07 - 收藏
东北师范大学于1946年建校,原名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东北师范大学,隶属教育部。1953年,学校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58年划归吉林省管理,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1980年重新划归教育部,复名为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有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农村教育研究所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科研机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东北师大)、“111计划”当代青少年德育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东亚研究院、全国妇联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女性研究中心、教育部国际教育法治研究中心、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中心、国家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257项,科研经费总额8.23亿元。其中人文社科领域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及部委重大委托项目92项,自然科学领域承担国家“863”和“973”计划项目、教育部和科技部重大项目117项。2006年以来,CSSCI论文5000余篇,SCI论文数3900余篇,2013年11月《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显示,该校ESI论文被引总次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33位。2001年以来,人文社科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99项,其中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2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12项;自然科学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共8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4项。 [6] 2013年至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0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4项,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9项。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各学院资料室藏书总量约365.4万册。图书馆馆藏古籍资源丰富,古籍收藏量在中国高校图书馆中名列前茅。有线装古籍32万册,内有善本书4200余种、50000多册,明版书800余种、清代禁毁书数十种、钞本近百种。日伪时期东北地方文献、解放前的期刊、东北解放区出版的期刊收藏较全。有4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有168部古籍入选“吉林省珍贵古籍名录”。前后有两批4部古籍进京参加全国古籍特展。有电子图书229.5万种,订购各种网络数据库134种,自建特色数据库21个。2014年,与国家图书馆达成了资源共享协议,为师生增加了80个数据库的使用权。同时,订购教学资源类数据库5个、学习资源类数据库14个。 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有《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分子科学学报》、《外国教育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现代中小学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物理实验》、《外国问题研究》、中文版《古代文明》、《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智能制造和京津冀区域能源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围绕电工装备高效、智能、可靠、安全运行的核心目标,在电工装备可靠性与失效机理、电工装备电磁综合效应、先进电工材料微结构与性能调控、电工装备状态感知与智能控制四个研究方向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推动我国占领该领域国际制高点,并为我省乃至全国电工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eeri.hebut.edu.cn - 2021-11-10 - 收藏
实验室具有“电气工程”国家双一流学科,“电机与电器”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气工程”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委会、电工产品可靠性专委会、生物电工专委会均挂靠在本实验室。依托实验室建设的电工产品可靠性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也于2018年正式获批。
2017年实验室批准建设以来,在电工装备可靠性设计与评价、工程电磁场综合效应、先进材料测试与模拟、先进装备控制与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主持国家级项目62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与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或技术发明一等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282篇,EI期刊论文370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授权发明专利77项,实用新型专利50项。
实验室在国家科技部、河北省科技厅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坚持高标准建设目标,立足河北,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争创国际一流,为促进电气、机械、材料、信息等学科发展、提升京津冀乃至全国的电工装备水平、保障新一代能源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部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
为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创新驱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根据《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推荐和专家论证,认为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基本具备建设运行条件。现决定批准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建设运行(名单附后),建设运行期5年。
河北省人民政府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责任主体,按照“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建设和管理原则,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突出地方特色,将实验室作为吸引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重大项目立项、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在建设运行期内,每年为实验室提供1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经费主要用于实验室日常运行、开放课题设立、人才引进培养、科研人员的绩效奖励等。
科技部协助该实验室建立与业务对口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国家科研基地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提升该实验室的研究能力和科研水平;将统筹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和基地人才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实验室科研能力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河北省科技厅作为实验室的主管部门,实验室建设运行期内,在每年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给予优先立项支持,在实验室团队建设、高端人才引进、领军人才培养和科研条件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实验室依托单位河北工业大学需为实验室建设提供实验用房、科研仪器设施、科研经费等必要的基础条件,并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建设运行期内,河北工业大学每年提供1500万元平台建设和运行经费,并支持实验室探索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管理模式和制度,给予相对独立的人事决定权。
实验室建设运行要依据专家论证通过的《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2018-2022)》,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设运行期间,实验室应按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目标,进一步凝练发展方向,提升科研水平,加强队伍和实验条件建设,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努力成为区域内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